中东睿评|特朗普的“三无”政策是以色列伊朗冲突的重要根源
中东睿评|特朗普的“三无”政策是以色列伊朗冲突的重要根源
中东睿评|特朗普的“三无”政策是以色列伊朗冲突的重要根源自6月13日以色列对伊朗(yīlǎng)(yīlǎng)(yīlǎng)发动(fādòng)大规模袭击以来,以色列和伊朗之间爆发了新一轮巴以冲突(chōngtū)以来的(de)第三轮大规模冲突。此次以色列—伊朗冲突,无论从性质、规模还是时间的延续性来说,都与双方前两轮(liǎnglún)冲突有本质性的区别(qūbié)。此前的冲突中,以色列的打击对象是伊朗的核设施,这次则同时打击了伊朗的核设施和军政高层。而对伊朗多名军政高层的打击,从某种程度而言无异于是对伊朗的宣战。目前,伊朗已有超过220人在冲突中死亡,其中包括多名高层军政领导。而伊朗则以发射导弹和无人机的方式对以色列进行了烈度更强、覆盖范围更大的打击,使以色列也(yě)有数十人的人员伤亡,并造成了严重(yánzhòng)的社会恐慌,甚至内塔尼亚胡的住所也成为被打击对象,迫使内塔尼亚胡被迫乘专机到希腊躲避。由此可见此轮(cǐlún)双方的冲突明显升级,并存在升级为更大规模冲突乃至(nǎizhì)战争的可能。
当地时间2025年6月16日,以色列布内布拉克,一栋建筑在伊朗(yīlǎng)导弹(dǎodàn)袭击中受损。 视觉中国 图
特朗普2.0是新一轮以色列-伊朗冲突(chōngtū)的重要根源之一
在(zài)(zài)此轮以色列-伊朗冲突爆发(bàofā)前,特朗普2.0的不确定性极大加剧了中东(zhōngdōng)的不确定性,伊核(yīhé)问题、巴以冲突、红海危机、叙利亚危机等地区热点问题持续紧张和复杂联动。中东局势在令人目不暇接的急遽变化中演进,并继续呈现出变局和乱局相互交织、冲突潮与和解潮并存、安全与发展交互影响、域内外力量格局深刻调整等特点。
表面看来,新一轮以色列-伊朗(yīlǎng)冲突是双方矛盾激化的(de)产物。但是,美国中东政策的混乱和管控能力下降,构成了以色列-伊朗冲突爆发的深层次原因(yuányīn)之一。以色列敢于在(zài)美国和伊朗进行谈判(tánpàn)的过程中对伊朗进行打击,不仅(bùjǐn)使伊朗始料未及,也使其在第一轮打击中损失惨重,其背后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国既未在与伊朗谈判过程中对以色列进行有效约束(yuēshù),而且在以色列做出“先发制人”的打击后“见风使舵”,进行了默许、纵容(zòngróng)乃至配合,但背后的本质是美国中东政策缺乏道义性、全局性,领导能力、权威信誉不断下降的产物。
特朗普当政以来,中东地区(dìqū)格局的调整(tiáozhěng)明显加快。地区国家的战略自主和战略投机同时加强,而新一轮以色列-伊朗冲突也将继续深化和加快地区格局的调整,地区形势(xíngshì)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也进一步上升。
美国中东(zhōngdōng)政策的“三无”特征:无道、无序、无常
自特朗普(tèlǎngpǔ)第二次入主白宫以来,美国中东政策最大的特点是无道、无序和无常(wúcháng)。
首先(shǒuxiān)是无道,主要表现为美国(měiguó)已放弃过去拯救中(zhōng)东和民主改造等所谓的(de)(de)“普世价值”,而转向利益优先、侧重交易的实用主义。这在特朗普最近在沙特的讲话中得到了鲜明体现,对此有评论指出:“冷战之后,美国一直将自己视为西方世界(shìjiè)和资本主义秩序的领导者,并以维护(wéihù)民主治理、法治和公民权利为指导原则。”“然而,唐纳德·特朗普总统的第二任期反映了一种在其第一任期内就已显而易见的转变:一种与以往(yǐwǎng)大多数美国政府(měiguózhèngfǔ)截然不同的愿景。这包括放弃自由主义秩序,质疑联盟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性,并拥护‘美国优先’(同时也是‘特朗普优先’)的原则。”因此,美国对沙特等海湾国家的高度重视,对以色列的冷淡(lěngdàn),都是美国中东外交(wàijiāo)淡化价值观外交、重利而无道的体现。
其次是无序,主要表现为美国(měiguó)的中东政策(zhèngcè)(zhèngcè)缺乏系统性、全局性、协同性的战略规划,而是带有投机性、随意性的战术应对。特朗普的中东政策除着眼于美国利益之外,既缺乏宏大的战略目标,也缺乏系统的战略安排(ānpái),而是以(yǐ)短期利益为主的一系列投机行为。例如,美国对巴以冲突、胡塞武装、伊核问题的政策都缺乏系统性、全局性和协同性的安排,经常陷入摇摆不定、虎头蛇尾的尴尬(gāngà)境地。
最后是无常,主要表现为美国中东政策缺乏持久性(chíjiǔxìng)和可持续性,通常是在通过(tōngguò)缺乏可信度的威慑或漫天要价受阻后始乱终弃,使(shǐ)美国中东政策的信用不断下降。这同样在美国对巴以冲突、胡塞武装、伊核问题(wèntí)的政策上得到了具体体现。
在巴以问题上,特朗普既无法令(lìng)以色列在加沙停火以实现其竞选(jìngxuǎn)承诺,更无法做到“清空加沙”转而由美国在加沙进行房地产开发的(de)梦想,也无法实现由埃及、约旦等巴以周边国家(zhōubiānguójiā)接收全部巴勒斯坦难民的无理要求(wúlǐyāoqiú)。因此,特朗普的加沙重建计划已变成了彻头彻尾的“烂尾楼”。
在胡塞(húsāi)武装问题上,特朗普上任后美国先是与以色列一起对(duì)胡塞武装进行了连续的强势空中打击(dǎjī)(dǎjī),但在无法令胡塞武装屈服后,便在把盟友以色列撇在一边的情况下(xià)与胡塞武装达成停火协议,而胡塞武装仅仅放弃在红海对美国目标进行打击,继续对以色列机场等重要目标进行打击。
在伊朗核问题上,特朗普上台后先是(xiānshì)进行“极限施压(shīyā)”,在不能迫使伊朗屈服后,便在缺乏与以色列协调的情况下转向谈判。先是在4月内塔尼亚胡访美(fǎngměi)之际,特朗普突然宣布美国(měiguó)将绕开以色列与其主要对手伊朗进行直接谈判,试图通过(tōngguò)外交途径达成新的协议。特朗普5月与内塔尼亚胡通话时又(yòu)警告以色列不要采取任何可能破坏美伊核谈判的军事行动(jūnshìxíngdòng)。但是,在4月12日以来数轮谈判取得一定进展后,美国又突然提出伊朗核能力“清零”的要求,使谈判陷入僵局。
特朗普的“三无”政策严重削弱和(hé)侵蚀了(le)美国中东政策的权威和信誉,既消蚀了美国对盟友的领导地位(dìwèi)和形象,也弱化了美国对地区敌手的威胁和震慑,使美国中东政策“拢不住(búzhù)盟友、镇不住敌手”的尴尬处境进一步加深。
中东地区格局的深度调整:多元、重组、自主、投机(tóujī)
当前中东地区格局的深刻调整(tiáozhěng)主要体现在域外大国力量多元平衡(pínghéng)、地区力量对比变化、地区国家战略自主增强(zēngqiáng)三个层次上,而新一轮以色列-伊朗冲突将导致地区格局更加复杂。
第一,影响中东事务的域外大国(dàguó)力量从美国独霸转向更加多元平衡。
伴随美国在(zài)中(zhōng)东(zhōngdōng)进行战略收缩,大国(dàguó)力量对中东的影响日益从美国独霸走向多元平衡,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国的外交和安全政策(zhèngcè)转向重视大国竞争并在中东进行战略收缩,以及(yǐjí)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大国在中东事务中建设性作用的增强。尽管美国受中东形势突变(如巴以冲突)和盟友掣肘不断对其在中东的军事存在进行动态调整,但美国影响中东地区事务的能力和意愿均有所下降。
俄罗斯在中东的(de)(de)影响力曾因普京执政后重返(chóngfǎn)中东,特别是(shì)2015年军事介入叙利亚有所增强(zēngqiáng),但俄乌冲突长期化对俄罗斯战略资源的牵制,使(shǐ)俄罗斯在中东的影响力受到严重限制,而2024年12月俄罗斯在中东唯一战略支点叙利亚阿萨德政权的崩溃(bēngkuì),构成了俄罗斯在中东影响力下降的重要标志。这也恰如阿拉伯媒体的评价所言:“尽管俄罗斯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但无法阻止叙利亚阿萨德政权的垮台(kuǎtái)。” 因为俄罗斯的“优先事项发生了巨大变化……乌克兰对俄罗斯来说远比叙利亚重要得多。”
在美俄影响力下降的同时,中国等新兴国家(xīnxīngguójiā)在中东事务中影响力上升,进一步推动了(le)中东权力结构向均衡的方向(fāngxiàng)发展。中国与中东国家战略伙伴关系(guānxì)的建立和加强,围绕“一带一路”建设的务实合作,推进全球安全(ānquán)倡议、全球文明(wénmíng)倡议和全球发展倡议,坚持公平正义、推进地区热点问题政治解决,都使中国在中东事务中发挥了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第二(dìèr),中东地区格局重组加快,三大次区域分化严重,沙特、土耳其的优势地位突出(tūchū),以色列和伊朗的影响力下降。
近年来,受俄乌冲突(chōngtū)(chōngtū)、巴以冲突两场冲突及其外溢,以及地区国家对外政策选择不同等因素影响,中东地区的力量格局处在不断重组之中,并(bìng)使中东的不同次区域和不同地区大国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境遇。
首先,从次区域角度看(jiǎodùkàn),海湾地区、东地中海地区(新月地带)、北非地区三大次区域的发展处境存在巨大差异(chāyì)。
在三大区域(qūyù)中,海湾地区发展势头最好,是中东最稳定的(de)次区域,处于地区经济转型发展的领头羊地位,同时(tóngshí)也在地区政治和安全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核心作用。
新月地带(dìdài)为最为动荡,尤其以第六次中东战争(新一轮(xīnyīlún)巴以冲突(chōngtū))及其外溢的消极影响为巨,巴勒斯坦、黎巴嫩、叙利亚、以色列受到的冲击最深(zuìshēn)。更加微妙的是(shì),以色列与伊朗领导的“抵抗轴心”的对抗,尤其是以色列与伊朗互相打击对方本土、以色列与胡塞武装在红海的对抗,也对海湾、北非两个次区域的稳定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北非地区可谓和平与冲突并存,但(dàn)冲突相对孤立,甚至被严重忽视。摩洛哥、突尼斯(tūnísī)、阿尔及利亚等北非国家情况较(jiào)好,但苏丹、利比亚则深受战乱和冲突的折磨,尤其是苏丹的冲突最为严重。
其次,从地区大国的(de)角度看,沙特、土耳其、伊朗、以色列四大传统强国的地位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分化(fēnhuà)。
由于受国内发展、对外政策、国际和地区(dìqū)形势等因素影响不同,沙特、土耳其在(zài)地区格局中处于(chǔyú)较为有利的地位(dìwèi),尤其是它们对于俄乌冲突、巴以冲突的斡旋调解,对于美国和西方的战略重要性上升,都(dōu)使其国际地位和地区地位不断上升。阿拉伯新闻网针对沙特的地位评价指出:“沙特王国在国内经历(jīnglì)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现代化、经济多元化和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在国际上,从海湾(hǎiwān)到黎凡特,沙特都发挥着核心领导作用,并越来越多地(duōdì)在全球舞台上发挥着领导作用。”
以色列尽管在(zài)军事安全上(shàng)优势(yōushì)突出,但其在外交上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并难逃战术胜利、战略失败的命运。伊朗的处境则更加艰难,其领导的“抵抗轴心”遭到重创,地区影响力和辐射范围大为萎缩,且在核问题上承受着来自美国的巨大(jùdà)压力。
第三,地区国家不断(bùduàn)增强战略自主,采取了更加独立的内外政策。
近年来,特别(tèbié)是2021年中东地区的和解(héjiě)潮流(cháoliú)、发展潮流不断深化以来,中东国家对内更加重视自主选择发展道路,制定发展战略;对外不选边站队,从自身利益出发决定外交政策。
就阿拉伯国家而言,它们在政治、经济、安全等(děng)领域与美国、欧洲、中国、俄罗斯、印度以及更为广泛的(de)全球(quánqiú)南方国家展开(zhǎnkāi)了多元合作,并在巴以冲突等地区问题(wèntí)上坚持自身的主张和方案。例如,2025年(nián)3月,针对特朗普“清空加沙(jiāshā)”的奇谈怪论,阿拉伯国家通过(tōngguò)了由埃及提出的加沙重建方案,坚决抵制(dǐzhì)特朗普提出的加沙重建方案,埃及和约旦等国家在美国停止援助的威胁面前也没有妥协。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沙特一直坚持以两国方案为基础(jīchǔ)实现巴勒斯坦建国,并以此作为沙特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zhèngchánghuà)的前提条件。在最近特朗普访问沙特的过程中,沙特再次重申了上述主张。从某种程度上说,面对以色列的一意孤行延续战争和沙特坚持两国方案的不妥协立场,特朗普已经暂时放弃、起码是延缓了推进亚伯拉罕协议的做法。
此外,伊朗(yīlǎng)和土耳其的战略自主性(zìzhǔxìng)也不断增强。伊朗在(zài)2025年初与俄罗斯签署为期20年的“全面战略伙伴(zhànlüèhuǒbàn)关系条约(tiáoyuē)”;伊朗在与美国的伊核问题谈判中与美国进行斗争,在原则性问题上(shàng)拒不妥协,都体现了其战略自主。近年来,土耳其在美欧俄之间的平衡外交更加从容。作为美国的北约盟友,土耳其敢于在涉及自身利益的问题上与美国、欧洲和北约进行斗争和博弈,甚至采取与美国相悖的政策。
第四,新一轮以色列-伊朗冲突加剧(jiājù)地区格局调整,地区不确定性进一步(jìnyíbù)上升。
总体而言,此次冲突在(zài)很大程度上(shàng)恶化了中东地区的安全环境,加剧了地区的不确定性。
就伊朗和以色列(yǐsèliè)关系而言,尽管目前双方还没有(méiyǒu)走到(dào)全面爆发战争的地步,但以色列的行为已触及伊朗底线,如若伊朗加大报复的力度,将会极大地加剧地区的紧张局势。
就(jiù)美国而言,美国中东战略的(de)全局性、系统性、可持续性正在呈下降趋势,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也在不断下降,美国在中东的破坏性作用将进一步明显(míngxiǎn)。
就地区格局而言,这次冲突(chōngtū)发生在中东地区格局处在重组的进程中。如果冲突继续,伊朗(yīlǎng)的处境或会更加艰难,而以色列的国内撕裂和国际孤立情况(qíngkuàng)或会更加严重。
总之,当前中东形势的特征突出表现为美国的“三无”政策和地区(dìqū)格局的深入调整,其(qí)积极影响和态势(tàishì)是(shì)中东格局多元平衡,地区国家战略自主增强等;其消极影响是地区格局更加脆弱,地区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自行其是的动机和行为更加强烈,进而不断加剧地区动荡。
“中东睿评”是上海外国语(wàiguóyǔ)大学中东研究所刘中民教授(jiàoshòu)的专栏,坚持现实性、理论(lǐlùn)性、基础性相结合,以历史和理论的纵深回应现实问题。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刘中民(liúzhōngmín)
(本文来自澎湃(pēngpài)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自6月13日以色列对伊朗(yīlǎng)(yīlǎng)(yīlǎng)发动(fādòng)大规模袭击以来,以色列和伊朗之间爆发了新一轮巴以冲突(chōngtū)以来的(de)第三轮大规模冲突。此次以色列—伊朗冲突,无论从性质、规模还是时间的延续性来说,都与双方前两轮(liǎnglún)冲突有本质性的区别(qūbié)。此前的冲突中,以色列的打击对象是伊朗的核设施,这次则同时打击了伊朗的核设施和军政高层。而对伊朗多名军政高层的打击,从某种程度而言无异于是对伊朗的宣战。目前,伊朗已有超过220人在冲突中死亡,其中包括多名高层军政领导。而伊朗则以发射导弹和无人机的方式对以色列进行了烈度更强、覆盖范围更大的打击,使以色列也(yě)有数十人的人员伤亡,并造成了严重(yánzhòng)的社会恐慌,甚至内塔尼亚胡的住所也成为被打击对象,迫使内塔尼亚胡被迫乘专机到希腊躲避。由此可见此轮(cǐlún)双方的冲突明显升级,并存在升级为更大规模冲突乃至(nǎizhì)战争的可能。
当地时间2025年6月16日,以色列布内布拉克,一栋建筑在伊朗(yīlǎng)导弹(dǎodàn)袭击中受损。 视觉中国 图
特朗普2.0是新一轮以色列-伊朗冲突(chōngtū)的重要根源之一
在(zài)(zài)此轮以色列-伊朗冲突爆发(bàofā)前,特朗普2.0的不确定性极大加剧了中东(zhōngdōng)的不确定性,伊核(yīhé)问题、巴以冲突、红海危机、叙利亚危机等地区热点问题持续紧张和复杂联动。中东局势在令人目不暇接的急遽变化中演进,并继续呈现出变局和乱局相互交织、冲突潮与和解潮并存、安全与发展交互影响、域内外力量格局深刻调整等特点。
表面看来,新一轮以色列-伊朗(yīlǎng)冲突是双方矛盾激化的(de)产物。但是,美国中东政策的混乱和管控能力下降,构成了以色列-伊朗冲突爆发的深层次原因(yuányīn)之一。以色列敢于在(zài)美国和伊朗进行谈判(tánpàn)的过程中对伊朗进行打击,不仅(bùjǐn)使伊朗始料未及,也使其在第一轮打击中损失惨重,其背后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国既未在与伊朗谈判过程中对以色列进行有效约束(yuēshù),而且在以色列做出“先发制人”的打击后“见风使舵”,进行了默许、纵容(zòngróng)乃至配合,但背后的本质是美国中东政策缺乏道义性、全局性,领导能力、权威信誉不断下降的产物。
特朗普当政以来,中东地区(dìqū)格局的调整(tiáozhěng)明显加快。地区国家的战略自主和战略投机同时加强,而新一轮以色列-伊朗冲突也将继续深化和加快地区格局的调整,地区形势(xíngshì)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也进一步上升。
美国中东(zhōngdōng)政策的“三无”特征:无道、无序、无常
自特朗普(tèlǎngpǔ)第二次入主白宫以来,美国中东政策最大的特点是无道、无序和无常(wúcháng)。
首先(shǒuxiān)是无道,主要表现为美国(měiguó)已放弃过去拯救中(zhōng)东和民主改造等所谓的(de)(de)“普世价值”,而转向利益优先、侧重交易的实用主义。这在特朗普最近在沙特的讲话中得到了鲜明体现,对此有评论指出:“冷战之后,美国一直将自己视为西方世界(shìjiè)和资本主义秩序的领导者,并以维护(wéihù)民主治理、法治和公民权利为指导原则。”“然而,唐纳德·特朗普总统的第二任期反映了一种在其第一任期内就已显而易见的转变:一种与以往(yǐwǎng)大多数美国政府(měiguózhèngfǔ)截然不同的愿景。这包括放弃自由主义秩序,质疑联盟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性,并拥护‘美国优先’(同时也是‘特朗普优先’)的原则。”因此,美国对沙特等海湾国家的高度重视,对以色列的冷淡(lěngdàn),都是美国中东外交(wàijiāo)淡化价值观外交、重利而无道的体现。
其次是无序,主要表现为美国(měiguó)的中东政策(zhèngcè)(zhèngcè)缺乏系统性、全局性、协同性的战略规划,而是带有投机性、随意性的战术应对。特朗普的中东政策除着眼于美国利益之外,既缺乏宏大的战略目标,也缺乏系统的战略安排(ānpái),而是以(yǐ)短期利益为主的一系列投机行为。例如,美国对巴以冲突、胡塞武装、伊核问题的政策都缺乏系统性、全局性和协同性的安排,经常陷入摇摆不定、虎头蛇尾的尴尬(gāngà)境地。
最后是无常,主要表现为美国中东政策缺乏持久性(chíjiǔxìng)和可持续性,通常是在通过(tōngguò)缺乏可信度的威慑或漫天要价受阻后始乱终弃,使(shǐ)美国中东政策的信用不断下降。这同样在美国对巴以冲突、胡塞武装、伊核问题(wèntí)的政策上得到了具体体现。
在巴以问题上,特朗普既无法令(lìng)以色列在加沙停火以实现其竞选(jìngxuǎn)承诺,更无法做到“清空加沙”转而由美国在加沙进行房地产开发的(de)梦想,也无法实现由埃及、约旦等巴以周边国家(zhōubiānguójiā)接收全部巴勒斯坦难民的无理要求(wúlǐyāoqiú)。因此,特朗普的加沙重建计划已变成了彻头彻尾的“烂尾楼”。
在胡塞(húsāi)武装问题上,特朗普上任后美国先是与以色列一起对(duì)胡塞武装进行了连续的强势空中打击(dǎjī)(dǎjī),但在无法令胡塞武装屈服后,便在把盟友以色列撇在一边的情况下(xià)与胡塞武装达成停火协议,而胡塞武装仅仅放弃在红海对美国目标进行打击,继续对以色列机场等重要目标进行打击。
在伊朗核问题上,特朗普上台后先是(xiānshì)进行“极限施压(shīyā)”,在不能迫使伊朗屈服后,便在缺乏与以色列协调的情况下转向谈判。先是在4月内塔尼亚胡访美(fǎngměi)之际,特朗普突然宣布美国(měiguó)将绕开以色列与其主要对手伊朗进行直接谈判,试图通过(tōngguò)外交途径达成新的协议。特朗普5月与内塔尼亚胡通话时又(yòu)警告以色列不要采取任何可能破坏美伊核谈判的军事行动(jūnshìxíngdòng)。但是,在4月12日以来数轮谈判取得一定进展后,美国又突然提出伊朗核能力“清零”的要求,使谈判陷入僵局。
特朗普的“三无”政策严重削弱和(hé)侵蚀了(le)美国中东政策的权威和信誉,既消蚀了美国对盟友的领导地位(dìwèi)和形象,也弱化了美国对地区敌手的威胁和震慑,使美国中东政策“拢不住(búzhù)盟友、镇不住敌手”的尴尬处境进一步加深。
中东地区格局的深度调整:多元、重组、自主、投机(tóujī)
当前中东地区格局的深刻调整(tiáozhěng)主要体现在域外大国力量多元平衡(pínghéng)、地区力量对比变化、地区国家战略自主增强(zēngqiáng)三个层次上,而新一轮以色列-伊朗冲突将导致地区格局更加复杂。
第一,影响中东事务的域外大国(dàguó)力量从美国独霸转向更加多元平衡。
伴随美国在(zài)中(zhōng)东(zhōngdōng)进行战略收缩,大国(dàguó)力量对中东的影响日益从美国独霸走向多元平衡,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国的外交和安全政策(zhèngcè)转向重视大国竞争并在中东进行战略收缩,以及(yǐjí)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大国在中东事务中建设性作用的增强。尽管美国受中东形势突变(如巴以冲突)和盟友掣肘不断对其在中东的军事存在进行动态调整,但美国影响中东地区事务的能力和意愿均有所下降。
俄罗斯在中东的(de)(de)影响力曾因普京执政后重返(chóngfǎn)中东,特别是(shì)2015年军事介入叙利亚有所增强(zēngqiáng),但俄乌冲突长期化对俄罗斯战略资源的牵制,使(shǐ)俄罗斯在中东的影响力受到严重限制,而2024年12月俄罗斯在中东唯一战略支点叙利亚阿萨德政权的崩溃(bēngkuì),构成了俄罗斯在中东影响力下降的重要标志。这也恰如阿拉伯媒体的评价所言:“尽管俄罗斯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但无法阻止叙利亚阿萨德政权的垮台(kuǎtái)。” 因为俄罗斯的“优先事项发生了巨大变化……乌克兰对俄罗斯来说远比叙利亚重要得多。”
在美俄影响力下降的同时,中国等新兴国家(xīnxīngguójiā)在中东事务中影响力上升,进一步推动了(le)中东权力结构向均衡的方向(fāngxiàng)发展。中国与中东国家战略伙伴关系(guānxì)的建立和加强,围绕“一带一路”建设的务实合作,推进全球安全(ānquán)倡议、全球文明(wénmíng)倡议和全球发展倡议,坚持公平正义、推进地区热点问题政治解决,都使中国在中东事务中发挥了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第二(dìèr),中东地区格局重组加快,三大次区域分化严重,沙特、土耳其的优势地位突出(tūchū),以色列和伊朗的影响力下降。
近年来,受俄乌冲突(chōngtū)(chōngtū)、巴以冲突两场冲突及其外溢,以及地区国家对外政策选择不同等因素影响,中东地区的力量格局处在不断重组之中,并(bìng)使中东的不同次区域和不同地区大国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境遇。
首先,从次区域角度看(jiǎodùkàn),海湾地区、东地中海地区(新月地带)、北非地区三大次区域的发展处境存在巨大差异(chāyì)。
在三大区域(qūyù)中,海湾地区发展势头最好,是中东最稳定的(de)次区域,处于地区经济转型发展的领头羊地位,同时(tóngshí)也在地区政治和安全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核心作用。
新月地带(dìdài)为最为动荡,尤其以第六次中东战争(新一轮(xīnyīlún)巴以冲突(chōngtū))及其外溢的消极影响为巨,巴勒斯坦、黎巴嫩、叙利亚、以色列受到的冲击最深(zuìshēn)。更加微妙的是(shì),以色列与伊朗领导的“抵抗轴心”的对抗,尤其是以色列与伊朗互相打击对方本土、以色列与胡塞武装在红海的对抗,也对海湾、北非两个次区域的稳定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北非地区可谓和平与冲突并存,但(dàn)冲突相对孤立,甚至被严重忽视。摩洛哥、突尼斯(tūnísī)、阿尔及利亚等北非国家情况较(jiào)好,但苏丹、利比亚则深受战乱和冲突的折磨,尤其是苏丹的冲突最为严重。
其次,从地区大国的(de)角度看,沙特、土耳其、伊朗、以色列四大传统强国的地位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分化(fēnhuà)。
由于受国内发展、对外政策、国际和地区(dìqū)形势等因素影响不同,沙特、土耳其在(zài)地区格局中处于(chǔyú)较为有利的地位(dìwèi),尤其是它们对于俄乌冲突、巴以冲突的斡旋调解,对于美国和西方的战略重要性上升,都(dōu)使其国际地位和地区地位不断上升。阿拉伯新闻网针对沙特的地位评价指出:“沙特王国在国内经历(jīnglì)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现代化、经济多元化和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在国际上,从海湾(hǎiwān)到黎凡特,沙特都发挥着核心领导作用,并越来越多地(duōdì)在全球舞台上发挥着领导作用。”
以色列尽管在(zài)军事安全上(shàng)优势(yōushì)突出,但其在外交上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并难逃战术胜利、战略失败的命运。伊朗的处境则更加艰难,其领导的“抵抗轴心”遭到重创,地区影响力和辐射范围大为萎缩,且在核问题上承受着来自美国的巨大(jùdà)压力。
第三,地区国家不断(bùduàn)增强战略自主,采取了更加独立的内外政策。
近年来,特别(tèbié)是2021年中东地区的和解(héjiě)潮流(cháoliú)、发展潮流不断深化以来,中东国家对内更加重视自主选择发展道路,制定发展战略;对外不选边站队,从自身利益出发决定外交政策。
就阿拉伯国家而言,它们在政治、经济、安全等(děng)领域与美国、欧洲、中国、俄罗斯、印度以及更为广泛的(de)全球(quánqiú)南方国家展开(zhǎnkāi)了多元合作,并在巴以冲突等地区问题(wèntí)上坚持自身的主张和方案。例如,2025年(nián)3月,针对特朗普“清空加沙(jiāshā)”的奇谈怪论,阿拉伯国家通过(tōngguò)了由埃及提出的加沙重建方案,坚决抵制(dǐzhì)特朗普提出的加沙重建方案,埃及和约旦等国家在美国停止援助的威胁面前也没有妥协。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沙特一直坚持以两国方案为基础(jīchǔ)实现巴勒斯坦建国,并以此作为沙特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zhèngchánghuà)的前提条件。在最近特朗普访问沙特的过程中,沙特再次重申了上述主张。从某种程度上说,面对以色列的一意孤行延续战争和沙特坚持两国方案的不妥协立场,特朗普已经暂时放弃、起码是延缓了推进亚伯拉罕协议的做法。
此外,伊朗(yīlǎng)和土耳其的战略自主性(zìzhǔxìng)也不断增强。伊朗在(zài)2025年初与俄罗斯签署为期20年的“全面战略伙伴(zhànlüèhuǒbàn)关系条约(tiáoyuē)”;伊朗在与美国的伊核问题谈判中与美国进行斗争,在原则性问题上(shàng)拒不妥协,都体现了其战略自主。近年来,土耳其在美欧俄之间的平衡外交更加从容。作为美国的北约盟友,土耳其敢于在涉及自身利益的问题上与美国、欧洲和北约进行斗争和博弈,甚至采取与美国相悖的政策。
第四,新一轮以色列-伊朗冲突加剧(jiājù)地区格局调整,地区不确定性进一步(jìnyíbù)上升。
总体而言,此次冲突在(zài)很大程度上(shàng)恶化了中东地区的安全环境,加剧了地区的不确定性。
就伊朗和以色列(yǐsèliè)关系而言,尽管目前双方还没有(méiyǒu)走到(dào)全面爆发战争的地步,但以色列的行为已触及伊朗底线,如若伊朗加大报复的力度,将会极大地加剧地区的紧张局势。
就(jiù)美国而言,美国中东战略的(de)全局性、系统性、可持续性正在呈下降趋势,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也在不断下降,美国在中东的破坏性作用将进一步明显(míngxiǎn)。
就地区格局而言,这次冲突(chōngtū)发生在中东地区格局处在重组的进程中。如果冲突继续,伊朗(yīlǎng)的处境或会更加艰难,而以色列的国内撕裂和国际孤立情况(qíngkuàng)或会更加严重。
总之,当前中东形势的特征突出表现为美国的“三无”政策和地区(dìqū)格局的深入调整,其(qí)积极影响和态势(tàishì)是(shì)中东格局多元平衡,地区国家战略自主增强等;其消极影响是地区格局更加脆弱,地区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自行其是的动机和行为更加强烈,进而不断加剧地区动荡。
“中东睿评”是上海外国语(wàiguóyǔ)大学中东研究所刘中民教授(jiàoshòu)的专栏,坚持现实性、理论(lǐlùn)性、基础性相结合,以历史和理论的纵深回应现实问题。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刘中民(liúzhōngmín)
(本文来自澎湃(pēngpài)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