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郭勒盟治沙小妙招 给沙地吃上“营养餐”
锡林郭勒盟治沙小妙招 给沙地吃上“营养餐”
锡林郭勒盟治沙小妙招 给沙地吃上“营养餐”中新网锡林郭勒5月31日电 题:锡林郭勒盟治沙小妙招(zhāo) 给沙地(shādì)吃上“营养餐”
时至端午节,贝力克牧场白音哈达分场,网围栏安装、设置沙障等措施已经(yǐjīng)基本完成,随着一车车有机肥运抵(yùndǐ)现场,施肥工作(gōngzuò)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中(zhōng)。这些有机肥的原料,正是曾让当地牧民头疼不已的生产废弃物——羊粪。
这里是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三北”工程(gōngchéng)林草湿荒一体化退化草原(cǎoyuán)修复(xiūfù)(改革试验区探索建立多元化草原修复治理投入机制试点)项目(xiàngmù)之一,项目实施总规模5044亩,主要采取“围封禁牧+施肥+补播”综合措施进行修复治理。
图为工作人员正在(zhèngzài)驾车播撒有机肥。刘占斌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是内蒙古沙地治理(zhìlǐ)主战场之一,日前记者在锡林郭勒大草原腹地锡林浩特市采访时发现,曾让牧民大为烦恼的羊粪,如今变成沙地治理和草场生态(shēngtài)修复(xiūfù)的原料。
锡林浩特市有天然草场2066万亩,年存栏羊108万只。羊粪(yángfèn)作为常见的(de)牧业(mùyè)废弃物,除少部分用以焚烧外,其余未经处理的粪污,不仅污染环境(wūrǎnhuánjìng),清理起来也费时费力。如今,它们经过科技赋能转化为有机肥料,不仅为牧民开辟了新的增收渠道,还让沙地(shādì)吃上了定制“营养餐”。
“营养餐”的中央厨房是位于(wèiyú)锡林浩特市的一家生物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也是一家成立(chénglì)于2018年的本土科技企业。这里原材料(yuáncáiliào)的供货商(gōnghuòshāng)是锡林浩特市周边约4个嘎查的150户牧民,每户牧民每年可提供约500立方米(lìfāngmǐ)羊粪,户均增收3万元。目前,企业每年消耗羊粪约20万立方米左右,生产有机肥约8万吨。
“如今我们已形成(xíngchéng)‘牧民供料-企业加工-生态反哺’的(de)绿色循环。”企业负责人刘占斌是(shì)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对(duì)草原的感情很深。他告诉记者(jìzhě),羊粪做的肥料中含有丰富的天然有机质和矿物质,能够高效、快速地提高(tígāo)土壤养分,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增强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让沙子变得能抓得住营养,从而促进草原植被恢复和沙地植被固沙。”
(资料图)图为正蓝旗浑善达克沙地治理现场,无人机正在空播(kōngbō)有机肥。刘占斌(liúzhànbīn) 摄
2019年(nián),生物有机肥被用于草原生态修复治理(zhìlǐ)项目;2023年,肥料开始被用于浑善达克沙地治理项目。
记者(jìzhě)在(zài)生产车间看到,羊粪经粉碎、筛选、增加菌种、发酵等工序,成为一袋袋有标识、有品牌的有机肥。车间外,加工好的有机肥料通过传输带源源不断地装进货车当中,准备运往贝力克牧场(mùchǎng)。
“我们一般在铺设(pūshè)完沙障、春季冰雪融化后或夏季雨季来临以前使用肥料。不播种的情况下使用粉末状的生物有机肥;播种和播肥同时(shí)进行时,使用颗粒状(kēlìzhuàng)的复合微生物肥,这种使用方式可以确保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合,以确保达到最佳的治理效果。”锡林浩特市(xīlínhàotèshì)林草局治沙造林股负责人李炀说(lǐyángshuō)。
图为有机肥正在被装车运往贝力克(lìkè)牧场。周佳伟 摄
因多年来致力于生物有机肥的研发与生产,这家企业(qǐyè)已被评为国家级(guójiājí)高新技术企业和自治区级创新型中小企业。目前,企业还就生物有机肥、微生物肥、复合微生物肥等领域,与内蒙古农业大学(nóngyèdàxué)、内蒙古正蓝旗浑善达克沙地(húnshàndákèshādì)生态研究站开展合作研究。
“目的就是提升品质,开发出对草场退化(tuìhuà)、沙地沙化的,更实用(shíyòng)的肥料。”刘占斌补充说。(完)
中新网锡林郭勒5月31日电 题:锡林郭勒盟治沙小妙招(zhāo) 给沙地(shādì)吃上“营养餐”
时至端午节,贝力克牧场白音哈达分场,网围栏安装、设置沙障等措施已经(yǐjīng)基本完成,随着一车车有机肥运抵(yùndǐ)现场,施肥工作(gōngzuò)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中(zhōng)。这些有机肥的原料,正是曾让当地牧民头疼不已的生产废弃物——羊粪。
这里是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三北”工程(gōngchéng)林草湿荒一体化退化草原(cǎoyuán)修复(xiūfù)(改革试验区探索建立多元化草原修复治理投入机制试点)项目(xiàngmù)之一,项目实施总规模5044亩,主要采取“围封禁牧+施肥+补播”综合措施进行修复治理。
图为工作人员正在(zhèngzài)驾车播撒有机肥。刘占斌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是内蒙古沙地治理(zhìlǐ)主战场之一,日前记者在锡林郭勒大草原腹地锡林浩特市采访时发现,曾让牧民大为烦恼的羊粪,如今变成沙地治理和草场生态(shēngtài)修复(xiūfù)的原料。
锡林浩特市有天然草场2066万亩,年存栏羊108万只。羊粪(yángfèn)作为常见的(de)牧业(mùyè)废弃物,除少部分用以焚烧外,其余未经处理的粪污,不仅污染环境(wūrǎnhuánjìng),清理起来也费时费力。如今,它们经过科技赋能转化为有机肥料,不仅为牧民开辟了新的增收渠道,还让沙地(shādì)吃上了定制“营养餐”。
“营养餐”的中央厨房是位于(wèiyú)锡林浩特市的一家生物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也是一家成立(chénglì)于2018年的本土科技企业。这里原材料(yuáncáiliào)的供货商(gōnghuòshāng)是锡林浩特市周边约4个嘎查的150户牧民,每户牧民每年可提供约500立方米(lìfāngmǐ)羊粪,户均增收3万元。目前,企业每年消耗羊粪约20万立方米左右,生产有机肥约8万吨。
“如今我们已形成(xíngchéng)‘牧民供料-企业加工-生态反哺’的(de)绿色循环。”企业负责人刘占斌是(shì)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对(duì)草原的感情很深。他告诉记者(jìzhě),羊粪做的肥料中含有丰富的天然有机质和矿物质,能够高效、快速地提高(tígāo)土壤养分,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增强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让沙子变得能抓得住营养,从而促进草原植被恢复和沙地植被固沙。”
(资料图)图为正蓝旗浑善达克沙地治理现场,无人机正在空播(kōngbō)有机肥。刘占斌(liúzhànbīn) 摄
2019年(nián),生物有机肥被用于草原生态修复治理(zhìlǐ)项目;2023年,肥料开始被用于浑善达克沙地治理项目。
记者(jìzhě)在(zài)生产车间看到,羊粪经粉碎、筛选、增加菌种、发酵等工序,成为一袋袋有标识、有品牌的有机肥。车间外,加工好的有机肥料通过传输带源源不断地装进货车当中,准备运往贝力克牧场(mùchǎng)。
“我们一般在铺设(pūshè)完沙障、春季冰雪融化后或夏季雨季来临以前使用肥料。不播种的情况下使用粉末状的生物有机肥;播种和播肥同时(shí)进行时,使用颗粒状(kēlìzhuàng)的复合微生物肥,这种使用方式可以确保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合,以确保达到最佳的治理效果。”锡林浩特市(xīlínhàotèshì)林草局治沙造林股负责人李炀说(lǐyángshuō)。
图为有机肥正在被装车运往贝力克(lìkè)牧场。周佳伟 摄
因多年来致力于生物有机肥的研发与生产,这家企业(qǐyè)已被评为国家级(guójiājí)高新技术企业和自治区级创新型中小企业。目前,企业还就生物有机肥、微生物肥、复合微生物肥等领域,与内蒙古农业大学(nóngyèdàxué)、内蒙古正蓝旗浑善达克沙地(húnshàndákèshādì)生态研究站开展合作研究。
“目的就是提升品质,开发出对草场退化(tuìhuà)、沙地沙化的,更实用(shíyòng)的肥料。”刘占斌补充说。(完)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